【发现最美你评我论】西递古村:好生态催生好产业好文化带来好生活
 日期:2023-02-18   浏览:1591   来源:党务培训网  返回列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数据显示,十年来,共有6819个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农耕文明遗产保护群,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抢救和保护了一大批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日前,人民网记者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走访、现场采访等环节,从生动鲜活的基层实践中了解我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特色经验,推出“传统村落万里行”系列报道。

一位旅游主播正在景区直播。人民网记者 许维娜摄

“各位网友,你们现在镜头看到的是西递村的胡文光刺史牌楼,这里是众多游客必打卡景点,也是观赏夜景的绝佳位置。”2月16日上午9点半,一位旅游主播正在某线上旅游平台的直播间里详细介绍西递的标志性建筑,她的身后则是高墙深巷、各具特色的古民居。

这里是安徽省黄山市黟县西递村,也是远近闻名的首批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2月冬末春初,漫步于西递村,古村新风扑面而来:古朴精美的建筑文化、山清水秀的生态文化、独具特色的徽州文化交相辉映,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水墨画之中。

让绿色成为发展的鲜明底色

从早9点至午间12点,西递村前边溪里,处处呈现一派繁忙的劳动景象。记者与迎面走来的环卫工胡师傅聊了几句,看着整洁的街巷,胡师傅的脸上多了些许笑容。他笑着说:“村里现在非常重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看着村里环境越来越好,我们住着也心情舒畅。”

“2000年,西递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村‘两委’意识到扮靓乡村颜值为世界文化遗产西递注入新活力十分重要。”西递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胡傲立说。

聊起现在的生活,村里的老人们滔滔不绝。人民网记者许维娜摄

“我们的村子越来越美,游客也多了,我打心底里感到高兴。”说起村内基础设施改善、环境提升,村民胡阿姨也是受益颇多。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村民们环境卫生观念发生了可喜变化的背后,是该村在发展旅游业之初就深入细致地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村民们发自肺腑的话,也侧面体现了西递村开展的环境整治工作切实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胡傲立告诉记者,为保护好环境,这些年村里没少花心思、下苦工。一方面,村里不断完善景区环卫作业质量标准、考核督查制度及管理办法开展保洁员招聘、培训、考核机制,组建了一支专业保洁队伍,制定“冲、洗、扫、拖、擦、清、运、巡”组合作业模式,实行全天候不间断保洁;另一方面,不断完善专业保洁设备,采购引进扫地车、高压冲洗车、无人垃圾打捞船等新设备,助力工作高效化,成果显著化。

胡傲立还表示,同时,西递村还积极发动党员、群众参与到环境大整治、景区大提升、文明旅游等各类志愿服务当中,持续推进移风易俗,修订完善村民百分制考核制度,落实“门前五包”,垃圾上门回收,定期定点投放等相关措施。

西递村街巷整洁干净。人民网记者 许维娜摄

整修石板路、治理水污染、实行封山育林、整治村容村貌……自1986年,西递村发展旅游业以来,生态环境的变化让很多当地人有目共睹。如今,西递村森林覆盖率达到86%,每年吸引近百万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以“微改造”见好见效正是西递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记者注意到,比如户外裸露的电线、水管管道等,西递景区将现有的老砖修砌成小房子的形状包裹水管等用水设施,形成统一美观、形式协调的街角巷弄。

事实上,在2021年获评“世界最佳旅游乡村”称号后,西递村就锚定“席地而坐”标准,结合文化、地形等特点持续推进“微改造、精提升”,打造良好生态环境,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将西递村宜居宜业宜游的形象直抵人心。

推动旅游产业提质升级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上着力,也是切实提高村民收入、探索乡村振兴的有益尝试。

有专家表示,生态资源是“绿色宝藏”,要让“绿色宝藏”有竞争力,更要着力培育发展壮大生态产业,让“好风景”变成“好前景”。

“前些年,我果断放弃了稳定的工作,选择返乡创业。难以想象,几十年前,因为这里太穷,这个千年古村落可是父辈们最想逃离的地方。”每当有客人来访,淡园客栈主人李声涛总会欣喜地诉说着村里这几年发生的变化。

“今年春节期间,我们的民宿出现‘一房难求’的现象,十分抢手。虽然每一位客人都是初次相识,但是大家对于楹联、门楣、匾额、砖石等一系列徽州符号的热爱,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备受认可的获得感。”李声涛告诉记者。

淡园民宿可听风吟,闻花香。人民网记者 许维娜摄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唐代诗人王维笔下描写的闲适情趣,令人向往。记者了解到,1986年,西递村开创了国内乡村旅游的先河,随着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而不断植根壮大,先后经历了村民自办农家乐、文化人个性化改造和品牌化高端发展“三部曲”。

近年来,通过探索文化遗产在保护中活化利用“人、物、景”良性互动的可持续发展路径,西递旅游业已成为该村重要产业之一,约占村集体收入的70%,带动全村80%以上村民就业。

实现乡村振兴与传统古村落保护双赢,一直是西递村的特色。

“目前,我们注重完善各项制度,大胆改革创新,破解了民宿要素、规划和管理三方面制约,让民宿业主吃下‘定心丸’,村民宅基地入股、村集体资产入股,联合开办乡村民宿的模式日渐成熟,走出了一条将生态红利源源不断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群众福利的乡村振兴之路。”胡傲立介绍。

西递古韵之美。人民网记者 许维娜摄

黟县徽黄西递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西递景区门票收入按比例分配,20%作为全县文物保护基金,保底620万元另加门票收入增长部分(以2012年门票收入3441万元为基数增加门票收入)的8%用于村民分红及村集体留利(其中村民分红约80%,集体留利约20%)。

“在上缴县财政的文物保护基金中的20%和徽黄西递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门票收入的1.5%作为镇政府管理经费。”上述负责人举例称,2020年,西递景区旅游门票收入1790.74万元,其中全县文物保护基金910.7万元。

如今,西递村村民从事民宿54家,商铺143家,占全村户数的46.4%。而随着旅游和民宿产业壮大发展,如今这里的老房子,为村民创造具有长期稳定收益的就业岗位,实现更多人致富奔小康,更见证了他们新生活的美好。

时下的旅游需求类型已变得多元化,单纯依赖门票收入的观光游模式亟待突破。旅游业态丰富化正是近些年来,西递村发展变化的生动写照。

记者了解到,在西递村主要从事农家乐、乡村客栈、手工艺品及土特产制作、经营、销售等经营户一共260家。一年多以前,这里还聚焦“旅游+研学”,建设了农耕文化研学馆。

口碑是旅游的命脉。在西递村,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大夫第的绣楼一侧,书写有“作退一步想”五个篆刻字,意为“裁直为圆、方便他人”。西递镇党建办主任郑芝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20年以来,西递镇深入挖掘徽州文化,将“作退一步想”理念融入乡村治理体系,打造“作退一步想”工作室,创新推出“听、理、劝、借、退、和”工作法,建设工作室、调解室1100余个,调解成功率达98.5%。

如今,“作退一步想”工作室在调解矛盾的同时还融入干部教育、家规家训、村规民约、民宿发展、高铁建设等社会治理多方面。“有句老话说,来的都是客,没有解不开的疙瘩,没有化不了的矛盾。”郑芝燕说。(人民网记者 许维娜 实习生赵文璇对此文亦有贡献)

来源:人民网


<上一篇:一问到底丨移动支付如何加强安全防范下一篇:【开好局起好步】陕西:做强实体经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0.055

联系我们
展开
  • 微信扫码咨询
  • 微信扫描咨询客服
  • QQ客服
  • 陈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陈老师
  • 刘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刘老师
  • 杜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杜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