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等了三年,我们才等到政策优化调整的最佳时机?
 日期:2022-12-21   浏览:3086   来源:党务培训网  返回列表

作者 | 燕梳楼

最近网上有人调侃:

“整个空气中都弥漫着奥密克戎的味道。”

的确,第一波感染高峰已经到来。

大部分人都可以坦然面对。包括我自己,阳了之后发条朋友圈,没有收到想象中的嘘寒问暖,而是排着队恭喜我,这如果放在半个月前是不可想象中的事情。

这说明,大家都在调整心态。阳了烧了咳了,居家休养三五天就好了,天塌不下来。广州、保定、北京的第一批感染者已经交卷出去嗨了。

当然,“晚阳不如早阳”的心态也要不得,参考国外的经验,尽量避免集中爆发,压平感染曲线,维持整个经济社会正常运转,同时保证医疗系统平稳应对。

另外,阳过后虽然可能会给带来数月的免疫期,但也有逃逸情况出现,仍有一定比例的人群会出现复阳现象,这很好理解,因为你感染的可能不是同一毒株。

应该说,新十条的出台,是国家精准把握最佳时机,对疫情防控政策作出及时、科学的优化调整。

但由于个体认知的差异,面对突然增多的社会面感染,很多人并没有做好准备,然后把就由此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归咎于政策调整的太快太急上。

不能否认,药品短缺等问题客观存在。但如果以此否定新十条的积极意义,甚至否定中国此前三年的抗疫努力,那就大错特错了。

关于为什么选择现在调整政策,我此前做过专题解读,今天再补充一些数据。中国抗疫这三年,重症、危重症的比例从2020年的16.47%下降到去年的3.32%、今年的0.18%。

很多人说为什么时间点不选在年初,或者放在夏天最热的时候?如果是年初,按3%的危重率来算,我们就会有至少100万人的死亡率。如果放到夏天,至少也要付出30万的代价。

国家一直都在精准把握形势,从二十条到新十条,一直在不断优化调整。11月份以后,连续数周的死亡率测算都在万人以下,病毒的致病率和死亡率都下降到了新的低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才有了新十条的大幅优化调整。

所以说,我们真的要感谢国家帮我们扛了三年,最大限度地守护了14亿人的生命健康。如果没有这个高度去看待问题,那么就很容易被一些节奏带偏,甚至陷入无论政府做什么都是错的这一认识误区,而这世上本来就没有完美的方案,挑错恰恰是最容易的事。

这一点我们必须经有清醒的认识,并体谅国家的难处。当前发热患者增多,这是必须要经历的阵痛,当前要做的就是如何压平感染曲线,如何避免集中爆发,如何减少医疗挤兑,维持正常的社会运转,把冲击和代价控制到最小。

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来看,这些天来的努力有目共睹的,10天时间召开了5场发布会,出台了8个通知(方案),什么细节都想到了。包括大家关心的如何尽快解决人民的用药问题!

连日来,全国统一部署打击哄抬防疫药物专项行动正以雷霆之势展开,上海、四川、黑龙江等多地都对典型案件进行了通报。

同时,各大医药生产企业开足马力,以最大产能保证市场供给。正处于第一波感染高峰的北京,3000万盒抗原试剂、40万盒连花清瘟也紧急投放到全市5000多家医院和零售药店。

最抢眼是苏州,直接把核酸采样点化身发热诊疗站,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对发热患者的接诊能力,采用“一医一护”的服务方式,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完成发热诊疗。

而常州政府则面向一老一小免费发放抗疫药物套装,包括布洛芬缓释胶囊、复方氨酚烷胺胶囊、布洛芬悬液(美林)等。济南政府则是直接投放110万片布洛芬,缓解药品需求压力。

还有一些地方的群众自发采取邻里互助共享的模式,来解决用药难问题。独居老人需要抗原,孩子深夜突然发热,总有邻居主动把家里的药拿出来分享,还有人设立了共享小药箱。

别小看这些动作,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大家的用药焦虑。

有药不用和无药可用,完全是两种心情。

另外,各地的社区(村)医疗也在发挥前置作用,与之匹配的家庭医生体系照顾到了个性化的家庭指导需求,线上问诊也在发挥补充作用。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大趋势不会再逆转。

前天结束的经济工作会议,其中有一段这样描述:

“要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重点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控,着力保健康、防重症。”

历经三年的防疫工作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目标已经清晰,任务已经明确,我们要做的就是凝聚共识,共克时艰!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春暖花开日,静候胜利时!

?

来源:燕梳楼


<上一篇: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八周年下一篇:2022,是怎样一段时光?>
0.065

联系我们
展开
  • 微信扫码咨询
  • 微信扫描咨询客服
  • QQ客服
  • 陈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陈老师
  • 刘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刘老师
  • 杜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杜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