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发有为行稳致远丨顺着“钱流”看中国经济活力所在
 日期:2022-12-18   浏览:1649   来源:党务培训网  返回列表

2023年要怎么干?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23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促进高质量发展,政策与资金缺一不可。

资金流向充足的地方,往往是经济活动比较活跃的地方。那么市场上到底有哪些资金?这些资金又流向了哪里呢?

2022年资金活水重点流向哪些领域?

虽然2023年的国家财政预算要到明年两会才能“出炉”,不过从今年的数据上,还是能看出一些端倪。

2022年,国家财政资金,重点投向了哪里?今年前10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过20万亿元,其中约65%都投向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民生领域。

在这些民生领域中,哪个领域的国家投入增速最快?科学技术绝对榜上有名。前十个月,科学技术支出超过了7000亿元,同比增长8.8%,增速仅次于卫生健康。今年全年,光是用于基础研究的支出预算就达到1232亿元,比2017年增加627亿元,增长超过一倍。

财政加力,货币有力。

为了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今年,中国人民银行首次创设了科技创新再贷款,规模达到2000亿元。

国家支持的同时,市场力量也在为科技创新添砖加瓦。来自万得的数据就显示,今年1月1日到11月30日,创业板和科创板共有248家企业首发上市,首发募集资金逼近4000亿元,分别占同时期首发上市公司的66.7%和81.1%。资本市场已经成为科创企业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

粗粗一算,万亿元资金已经流向了科技创新领域。

效果怎么样?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排名连续十年稳步提升,位列第11名,比2012年提高了23名。

样本调查 深圳:政府+市场 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从资金流向来看,科技创新无疑是重点领域。说到创新,很多人都会想到深圳。在深圳,90%以上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深圳在激发创新主体活力的背后,有“两只手”正在加快推动。

这家小型初创企业主要从事生物材料研发,目前第一款产品计划明年上市。

某科技企业总经理 李鉴墨:研发的是一种新材料,它可以通过关节镜的方式,注射到受损软骨的表面,在上面形成生物学支架,帮助人体的干细胞和软骨细胞进行生长,最终能长出新的软骨,是填补国内空白的这样一款产品。

就在这个月,他们刚刚通过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深圳市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认定也进入了公示阶段。

获得这两项认定,也意味着他们会获得更多的来自政府的奖励资金。

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副局长 吕哲:像这样的小企业,位于创新型中小企业金字塔的最底座的基础端,他们属于深圳科技创新的中小企业的中坚力量。

为了支持这些中坚力量发展,深圳会先引导他们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如果顺利遴选,就可以获得市级财政奖励资金10万元。如果他们进一步达到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遴选条件后,最高能获得50万元的奖补资金,深圳市区财政还会进行一比一的资金叠加。

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副局长 吕哲:经过计算,它如果获得小巨人之后,将最高获得我们市级财政200万元的资金,同时我们也鼓励它积极地登陆资本市场,通过专精特新企业和小巨人直接上市,如果它顺利上市的话,我们还有150万元的专项资金对它进行支持。

重创新,强支持。在深圳,截至目前,累计培育了各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842家,2022年以来已向专精特新企业发放各类财政奖补资金超过4亿元。

政府有形之手主动作为的同时,深圳还调动了市场无形之手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支持硬科技初创企业。

深圳在5年前投入100亿元成立的天使投资类政府引导基金,现在已经合作了76只子基金,总规模达到208亿元,他们总共投入了700多家初创企业,帮助它们对接产业资源,走过初创企业最容易遭遇的“死亡谷”。

记者走访的这家初创企业,正是天使母基金带动社会资本共同投资的700多个项目之一。2021年,在天使母基金的推动下,它已经完成由社会资本领投的A+轮融资。目前,深圳的创投机构已经投资了3000多家本地创业企业,累计向中小企业投资3800亿元,投向高新技术企业2900亿元,孵化培育出众多优质企业。

不仅如此,在深圳,银行也发挥了支持创新的重要作用。数据显示,21家全国性银行的深圳分支机构发放科技创新再贷款230.58亿元,惠及2350家企业。在这一政策的带动下,截至2022年11月末,深圳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贷款分别同比增长34.4%、21.1%、140.1%,明显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降本减负 为企业注入资金活水

支持科技创新,不光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还需要为企业“减负”。这“负”怎么减?

4056亿元,这是今年截至11月10日,我国高技术行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获得的增值税留抵退税金额。退税,意味着企业资金压力减轻,有了钱,自然可以去搞生产、搞研发、搞市场。

7.2%和9.8%,这是同时期,高技术行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销售收入增速,比全部企业分别高3.8和5.4个百分点。这说明,我国的新动能正在加快发展。

100%,这是今年最新的科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这意味着,假如科技型中小企业投入200万元研发费用,可以在税前实际扣除400万元,纳税将相应明显减少。

财政、金融、税收,在多方支持下,企业创新活力不断激发。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刘晓春:科技转化为产业,财政、金融发挥了催化剂的作用,提供了非常强大的推动作用。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黄益平:我们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增长模式要从过去的粗放式的、要素投入型的增长,转向现在越来越多的,靠创新驱动型的增长,所以归根到底经济增长能不能持续,能不能创新,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无论是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来支持科技创新,支持经济创新,目的就一个,就是找到新的增长动力支持我们经济可持续的增长。

智能+制造 释放发展新动能

当然,来自国家和市场的资金,不仅仅支持了创新,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流向,那就是高新技术制造业的生产线。尽管多地都遭遇了疫情影响,但不少企业的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依然是热火朝天,展现出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在江苏首个“5G+数字钢厂”,只要借助VR眼镜,就可以“行走”在1:1比例打造的3D全景实时生产现场,所有生产数据和情况都一目了然。 利用5G技术,炉前全自动快分系统取代了20人实验室,将一炉钢水的检验时长从5分钟缩短到1分50秒;在远程操控系统支持下,每炉钢平均缩短冶炼时长30秒,能耗进一步降低。

中天钢铁集团第三炼钢厂厂长助理 王立涛:“依托5G+工业互联网,实现了人员、生产、设备等核心要素的实时监控。疫情期间,生产也完全没有受到影响,保证了每天1.1万吨以上的产量。”

眼下,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正在成为制造企业的新赛道。

在这个轧钢厂的高端精品线材制造车间里,几乎100%是智能装备,年产值增加超2亿元,生产品种从单一钢种升级到现在的427个钢种。

在这个5G全连接工厂的智慧天车远程操控室里,天车工远程操纵智慧天车,就能实现卸车、吊运装槽、配合检修等作业,“未来工厂”已经从图纸照进现实。

在这家电器公司,智能仓储系统顺利投用,目前,成品入库效率增加50%,人工成本减少近一半,整个立体仓库利用率相比传统仓库翻了10倍。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王一鸣:这些增长引擎很多领域本身就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产物,它可以通过技术的渗透,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进而来带动国民经济整体效率提升。因为它是新的,成长空间大,还处在上升阶段。

在高新技术制造业发展的背后,暗藏着这样一条资金流。前11个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9.9%,比全部投资增速高14.6个百分点。

加大投资,已经成为企业共识。

中天钢铁集团总裁助理 王郢:他们要围绕低碳排放、轻量化、高强化、长寿命开发新产品,今年研发投入绝对值是20亿元左右。

为了促进高技术制造业发展,从今年到2025年,中央财政将分三批支持地方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围绕100个细分行业,支持300个左右公共服务平台,每个服务平台最高奖补600万元,同时,还要打造4000至6000家“小灯塔”企业作为数字化转型样本。

目前,从政策到资金,越来越多的力量,正在涌向创新。

我国六大银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数据显示:

截至10月末,工商银行贷款余额突破1.6万亿元,净增5800多亿元;建设银行累积投放超7000亿元;交通银行5794亿元,较年初增长95%;农业银行贷款余额1.24万亿元,平均每月增量170亿元,电子及通信设备、计算机等高技术制造业贷款比年初增长51%;邮储银行贷款余额1674.52亿元,同比增长28.42%。

财政+金融 赋能乡村振兴

资金活跃的地方,大多充满了活力。在这些活力场景中,有前沿精深的实验室,有先进高端的自动化生产线,还有一个,那就是最接地气的田间地头。今年以来,随着乡村产业的发展,乡村尤其是脱贫地区,正在焕发出新活力。

在河北尚义,尽管室外寒风瑟瑟,但是红土梁镇的草莓种植基地大棚里,却是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红艳艳的草莓在绿叶白花中显得非常耀眼。

张家口市尚义县红土梁村村民 程梅云:现在正是草莓上市的时候了,我们的草莓还直供了冬奥会。

尚义县曾经是832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为了摘掉贫困帽子,当地政府和北京昌平区进行扶贫协作,引入了草莓这样一个广受消费者喜爱的品种。建设大棚、安装自动控温系统、引进“生物菌肥”,严格无公害种植标准,这里一年四季都有草莓产出。像普通装的一盒草莓大概一斤左右,能卖到50块钱,稍微大点的,装上礼盒,三斤能卖300多元,一个大棚一茬就能产1000多斤。

张家口市尚义县乡村振兴局局长 郝朝相:尚义县立足产业发展,整合衔接资金2150万元扶持草莓种植项目。有钱就有了动力,让农民尝到了甜头,生活也有了奔头。

同样是脱贫县,在江西最南端的寻乌县,当地政府提供乡村振兴产业固定资产投入4.36亿元,在留车村打造“金鸡产业”。20栋鸡舍整齐排列,135万羽蛋鸡在这里健康生长。在扶贫项目车间,鸡蛋从清洗、风干、紫外线消毒,到识别分级、码盘,全部实现智能化控制。智慧冷链货车最快6个小时,就能把这些新鲜鸡蛋送到粤港澳大湾区市民的餐桌上。

江西寻乌金鸡项目负责人 王晓军:他们每年可为地方财政贡献2000万元税收,并带动200余户脱贫户群众实现稳定收入。他们在全国有20多个蛋鸡项目,带动了26万多脱贫地区百姓脱贫增收。

乡村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财政和金融的持续发力。

数据显示,今年,中央财政下达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650亿元,其中多一半都用于支持脱贫地区产业发展。截至今年10月末,全国涉农贷款余额已经接近50万亿元,同比增长13.66%,超过各项贷款平均增速3.16个百分点。

2023年资金将重点流向哪?

还有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是2023年了。从宏观政策来看,明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

那么,明年我国资金将重点流向哪些领域呢?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明年要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黄益平:我们还是要去培养我们经济创新的能力,那我既然需要花钱,需要做财政货币金融政策来支持经济活动,我就有目的的,把这些新的资源更多地流向那些支持创新的领域,对于我们持续增长可能是更有利的。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刘晓春:财政金融的支持会有几个方面,一个就是战略新兴产业,再一个是绿色行业,还有乡村振兴,另外一方面,2023年,我想特别是上半年,会有更多的资金流向中小企业,让我们的经济尽快地活跃起来,那么使得整个市场都能够活跃起来。

(总台央视记者 张勤 王琰 刘颖 王楠 张昊 杨光 刘祎辰 汤涛 天津台 孙潇 河北台 江西台 常州台)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上一篇:激发文旅产业创新动力下一篇:因时因势优化抗疫措施,始终掌握抗疫主动>
0.059

联系我们
展开
  • 微信扫码咨询
  • 微信扫描咨询客服
  • QQ客服
  • 陈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陈老师
  • 刘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刘老师
  • 杜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杜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