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发展“一盘棋”融合“一家亲”——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观察
 日期:2022-11-24   浏览:1480   来源:党务培训网  返回列表

新华社上海11月23日电 题:发展“一盘棋” 融合“一家亲”——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观察

新华社记者

习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中铁四局四公司的工程人员在江苏南沿江城际铁路站前Ⅰ标工程跨天元东路连续梁施工点施工作业(2021年4月2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李博 摄

自2018年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蹄疾步稳。近日,记者在一线调研采访看到,三省一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重点领域协同推进、重点区域率先突破、重大项目强化落实、重大平台深化合作,加快迈向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携手共绘发展新图景

中建三局华东公司上海分公司的工人在位于上海的华为青浦研发中心项目工地上作业(2022年6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汀摄

秋末冬初,天气微寒。高铁苏州南站建设工地上,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高铁苏州南站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的湖荡之间,毗邻上海市青浦区和浙江省嘉兴市。根据规划,这座桥式高铁枢纽建成后,将成为沪苏湖高铁、通苏嘉甬高铁、沪苏嘉城际铁路与苏州轨道交通10号线四条不同时速轨道线路的交汇之处。

“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苏州正成为江苏铁路建设的主战场,未来苏州铁路网里程将突破1000公里,形成连接长三角其他区域的重要纽带。”苏州城际铁路有限公司董事长路明鉴语气中难掩兴奋。

不断延长的铁路线、越织越密的铁路网,驱动着“轨道上的长三角”呼啸而来。统计显示,如今长三角铁路营业里程已达1.3万多公里,其中高铁6500多公里,陆域所有地级市都有动车通达。

路通了,时空和心理距离压缩了,各种新的发展机遇如同活水,源源不绝。

在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工作人员对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进行升级改造(2021年4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刘军喜 摄

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博望区的宁马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占地约200亩、总投资约20亿元的恒精新能源科技公司智能装备制造基地正在加快建设。公司副总经理刘江会说:“作为特斯拉的二级供应商,我们总部在上海、客户在南京,毗邻区优越的区位、四通八达的路网,让我们丝毫没有‘跨省’生产经营的感觉。”

“今年以来,我们引进产业项目17个,吸引投资292亿元。今后像恒精新能源这样跨界壮大的产业项目会越来越多。”宁马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管委会区域合作局负责人夏轩轩说。

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不仅要打通有形的道路,更要打破无形的行政壁垒,让生产要素充分流动,让各种制度、标准充分对接起来。

横跨沪苏浙的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是人才一体化制度创新的试验田。去年年底,雅珂迪包装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的法国籍总经理万桑一家三口获颁“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证”,工作在苏州可以享受上海市民的“同城”待遇。

“聚焦人才要素合理流动,我们先后出台十余项跨省域人才资质互认共享方面的制度创新成果。包括允许外籍人才跨区域申办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证、专业技术人才资格和继续教育学时互认等。”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曹远峰说。

培育壮大科创新动能

这是长三角“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地图及高频服务事项上线仪式现场(2021年5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上海向西,位于沪苏浙交界处、建筑面积约200万平方米的华为青浦研发中心,克服疫情不利影响,目前8个功能组团中已有2个实现封顶,预计年底将全面封顶,朝着2024年交付的目标稳步迈进。

以华为青浦研发中心为核心,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重点项目西岑科创中心,在碧水烟波的“蓝色珠链”湖畔轮廓渐显。上海市青浦区区长杨小菁说,青浦将联合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共同打造“数字三体”,推动长三角数字干线潮涌向前。

长三角是我国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习总书记指出:“上海和长三角区域不仅要提供优质产品,更要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

大科学装置是催生原始创新和尖端科研成果的“利器”。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布局了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合肥先进光源等7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宋云涛告诉记者,大科学装置之一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已产生多项科研成果并转化为新兴产业,孵化出20多家高新企业。目前,可控核聚变中的超导技术、低温技术已开始用于高端医疗装备产业,实现超导质子治疗系统国产化。

苏浙沪三地的保洁船在太浦河水域联合清理水面浮游植物(2020年10月15日摄,无人机照片)。当日,来自苏州市吴江区、上海市青浦区和嘉兴市嘉善县的三名河长在位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苏浙沪交界水域太浦河流域附近开展联合巡河活动。新华社记者方喆 摄

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是长三角在科创领域的优势所在。合肥备料,上海设计,无锡制造,苏州测试……依托产业链优势,长三角的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占据全国半壁江山。

位于江苏无锡的华虹集成电路研发和制造基地是华虹集团走出上海、布局全国的第一个制造业项目。自2017年落户以来,项目已完成投资45亿美元,目前正全力推进一期项目扩产和二期项目规划。“集成电路产业链充分体现了沪苏浙皖的分工协作、各展所长、优势互补。”苏科创新战略研究院理事长、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决策咨询专家陈雯认为。

激发科创新动能,除了强化原始创新,还必须坚持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

位于嘉善县的高新企业浙江维日托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从事汽车零部件定制设备的生产研发,需要高精度柔性测量技术。“从市场购买这项服务,价格高不说,可挑选的合作对象也不多。”关键时刻,长三角科技创新券解了企业负责人叶劲卫的“燃眉之急”。

叶劲卫算了一笔账:购买该项技术服务,企业共需花费51万元,通过长三角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平台进行兑换后,只需自行承担一半,也就是25.5万元。

有了科技创新券的加持,企业能便利享受长三角的优质科创资源和技术力量支持,大大提升研发生产效率。今年以来,嘉善已有380家企业通过系统进行申请兑付,累计申领科技创新券1635万元。

着力实现民生新获得

2020年10月14日,原籍浙江湖州的王秀丽(右)在上海市徐汇漕河泾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公安综合窗口办理户口迁移手续,成为享受上海市公安局会同浙江省公安厅共同推出的沪浙“跨省市户口网上迁移”便民措施的第一人。新华社记者方喆 摄

“昨天提交申请,今天办理户口迁入,实在太方便了!”11月18日上午,在浙江省长兴县政务服务中心长三角一体化出件窗口,江苏淮安人孙莉莉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今年3月份,孙莉莉在长兴购买了一套房产,想把正在上小学的孩子户口从老家迁到长兴落户。17日下午,她向长兴县画溪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咨询,被告知办理跨省迁入可以线上申请、线下拿证。“原来去老家派出所签字起码一个礼拜,现在好了,小孩上学、大人上班都不耽误。”

习总书记强调:“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一体化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 长三角地区经济联系紧密、人员交流频繁,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是一体化发展的应有之义。

户口迁移无需两地跑、社保卡在多个场景实现“一卡通用”、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覆盖上万家医疗机构……截至今年7月底,长三角跨省通办的政务服务事项或相关应用场景已达138项。

“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就是要让区域内的老百姓工作生活品质更高。”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主任华源说。

2021年1月4日拍摄的长三角(上海)智慧互联网医院。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在合肥退休、回到上海安享晚年的俞先生,对一体化发展带来的便利有亲身感受。今年10月,俞先生在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住院,医疗费共计112459元,医保现场直接报销94119元,报销比例约为83.7%。

“长三角一体化的程度越深,群众对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需求也就越高。”合肥市医保中心异地就医管理科工作人员刘贤伟说。目前,长三角地区占合肥市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总人次、医疗总费用的比例超过八成。

优美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对于水系发达的长三角来说,跨界河湖众多,联合治水、共建共享的需求很大。

“联合巡河、联合管护、联合监测、联合执法、联合治理”——漫步横跨江苏上海的元荡慢行桥上,碧波荡漾、鱼翔浅底,大好风光尽收眼底。元荡村村民陈兴华说:“经过两地联合治理,现在湖边的环境特别好,很多游客都喜欢来这里。”同心结形状的元荡慢行桥,也因此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生动注脚之一。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三省一市将齐心协力,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记者杨金志、何欣荣、马姝瑞、杨绍功、李平、吴慧珺)

海报设计:殷哲伦

来源:新华网


<上一篇:微山湖畔丰乐村——协商议事解难题下一篇:新华全媒+|60秒回顾北京金融街30年>
0.089

联系我们
展开
  • 微信扫码咨询
  • 微信扫描咨询客服
  • QQ客服
  • 陈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陈老师
  • 刘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刘老师
  • 杜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杜老师